人到中年,視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。一般到了40歲後,視力便開始逐漸退化,繼而出現「老花」。但很多人未必能接受自己「老了」,亦害怕被身邊的朋友知道自己已患有老花。但老花不是絕症,是每個人正常老化現象。到底如何矯視,一併解決近視、老花、白內障等視力問題?
隨著年齡增長,視力也逐漸退減。這是自然現象,皆因眼球內的晶狀體退化。眼球的睫狀肌的功能減退變得鬆弛,晶狀體亦失去彈性使得晶體變焦功能減弱,導致看近距離事物的功能變得模糊。
無論是否患有近視或遠視,一般人到了大約40歲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始出現「老花」。情況就如舊式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減弱及變焦功能損壞,導致鏡頭只能看見遠景,但近景的景象卻變得十分模糊。因此,老花並不是一種眼疾,更不是一種「老人病」。
「老花」患者會較難看清近距離的細小字體,需要將閱讀材料遠離眼睛,或者透過拉遠手機或物體的方式來保持清晰。患者亦會頻繁眨眼或揉眼睛,以嘗試改善視力焦點。除了近距離事物視力模糊外,老花患者的夜間視力亦會比之前差,需要更多的燈光才能看得清楚。
無法避免的是,老花的度數會隨年紀逐漸增加,症狀亦會進一步加重,直到60歲的時候才會穩定。但隨即亦有機會引起其他眼疾,例如白內障、青光眼等,令視力進一步減弱。 但如上文所述,老花是視力退化的正常現象。因此,現時並沒有有效的方法預防、減輕或減慢老花的形成。
坊間一直流傳「有近視、無老花」,但這說法是存有誤解的。不論患者本身是否有近視、遠視或散光,隨著視力老化,任何人都會有機會老花,每個人出現老花症狀的年紀不一。
若患者本身有近視,脫下眼鏡會感覺到近東西看得清楚,因為近視抵銷了部份老花度數。反之,假若患者有遠視,本身已經無法看清近距離事物,再加上了老花的症狀,會使患者的視力更加模糊。過往亦有不少病例,發現有遠視的朋友會較早出現老花的症狀,最年輕的甚至在30多歲便已出現老花。
若患者同時有深近視、散光或者初期白內障等視力問題,患者可透過人工晶體置換術進行老花矯視。人工晶體置換術是一個微創手術,手術簡單快捷,傷口小且不需住院,只需約15分鐘就能完成整個手術。人工晶體附有矯正近視、遠視、散光及改善老花問題,近年不少老花患者會選擇人工晶體置換術作老花矯視,不用擔心年紀大了會患上白內障的問題。
現今醫學科技進步,市面亦有多款針對老花的人工晶體選擇,包括雙焦(Bifocal)、三焦(Trifocal)、擴展景深(EDOF)。
晶體的選擇則需要視患者本身的需求,並要經眼科醫生詳細檢查及討論後再決定。
ICL是目前唯一無需切割角膜組織,及「可還原」的矯視手術,原理是透過微創技術將個人化訂制的人工晶體植入到眼內。若日後需接受老花矯視,更可取出鏡片,植入合適的人工晶體。由於ICL沒有改變眼球的結構和形狀,日後亦不會局限人工晶體的選擇。
報導來源: 星島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