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近視 增致盲眼疾風險!了解5大兒童近視控制方案|朱仲賢醫生
30 5 月, 2025
經常眼睛濕濕、不自覺流眼淚?眼睛流眼水原因及解決方法
11 6 月, 2025

擺脫近視困擾 淺談矯視手術

在香港,眼鏡已成為不少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但長期依賴眼鏡或隱形眼鏡亦可能帶來不便,特別是在運動、工作或戶外活動時。有見及此,不少人希望透過矯視手術擺脫視力障礙。隨著醫療技術持續進步,現時矯視手術的選擇愈來愈多元化,包括傳統的角膜切割激光矯視手術(LASIK)、小切口透鏡切除術(SMILE)以及植入式隱形眼鏡(ICL)。在決定是否接受矯視手術前,建議患者先充分了解各種技術的原理、適應條件與可能風險,並與眼科醫生詳細討論,以挑選最適合的方案。

從激光技術到植入式晶體的選擇

激光矯視是一種便捷的矯視方法,能有效矯正高達1,000度的近視及約500度的散光。接受這類手術的人士一般需年滿18歲或以上,近視度數穩定,角膜厚度需在安全範圍內,以及眼睛健康狀況良好。術前需停止配戴隱形眼鏡一段時間(軟性為一星期、硬性約為三至四星期,而角膜塑形鏡則須停戴三個月),以確保術前檢查結果準確。

傳統的角膜切割手術透過製作角膜瓣後以激光進行角膜中層打磨,雖然能矯正近視、遠視及散光,但因需開約20毫米的角膜切口,術後恢復期較長,並可能出現乾眼、角膜瓣移位及夜間眩光等副作用。另一方面,小切口透鏡切除術(即「微笑矯視」)則近年漸受重視,此技術不需製作角膜瓣,只需在角膜上進行約2至4毫米的小切口,將切割後的透鏡組織取出即可完成手術。新一代的儀器可將單眼激光時間縮短至約10秒,手術過程更快,減少患者不適及動眼風險,加上配備導航定位系統,能提升醫生在手術時的準確度與安全性。由於傷口較細,術後復原亦較快。

雖然激光矯視屬於相對安全的眼科手術,但仍有潛在風險,宜由眼科醫生進行詳細評估與解說。術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包括乾眼症狀、夜間眩光、矯正度數不足或過度、夜視質素下降及視覺重影等。為確保手術效果及減低併發風險,患者於術後初期應避免揉眼、劇烈運動或游泳等活動,以免影響傷口癒合與角膜穩定。此外,部分患者因角膜形態改變,可能術後未能再使用有色隱形眼鏡,建議在覆診時諮詢醫生意見。

除了兩種激光矯視手術外,患者亦可選擇植入式隱形眼鏡 (ICL),其矯正範圍更廣,可矯正高達1,800度近視、1,000度遠視以及600度以內的散光。ICL手術不會改變原有角膜組織,而是透過微創方式將特製的人工晶體植入眼內,鏡片可長期留於眼中,且不會引起免疫排斥。由於不影響角膜神經,術後乾眼症狀發生率相對較低,亦可減低夜間眩光、度數反彈等問題。此外,ICL屬於可逆的矯視技術,於有需要時可將鏡片取出或更換,提供更多靈活性。儘管風險不高,但仍需注意手術涉及眼內操作,術前檢查需評估前房深度、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及視網膜健康狀況等。

總括而言,不論是激光矯視或植入式鏡片手術,皆需基於充分的眼部檢查與個人條件分析。建議患者術前與眼科醫生充分溝通,根據個人眼部條件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式。術後亦需定期覆診,確保手術效果穩定而持久,才能達到最佳矯視效果。

 

受訪醫生:眼科專科醫生賴曉平

編輯:陳煒傑

欄名 : 都市診療室

報導來源: iMoney智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