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圓圓的眼球,因為長時間用眼、用眼習慣不良等原因而導致「拉長拉扁」,從圓形變成橢圓形,導致角膜增厚,引起結構性改變;這樣的眼球容易提早老化,引發4種導致失明的疾病。而事實上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,超過500度以上的近視就算是高度近視。
「近視不是只是近視而已!」台灣國健署前署長王英偉表示,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、青光眼、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,甚至有10%會導致失明。「近視是疾病,每年至少要做1次視力檢查,從小就要愛護眼睛。」
高度近視的度數是500度以上,通常會達到這樣的高度數,也代表這個人是「高度用眼」的族群,導致眼睛調節力下降,久而久之就變成真的近視。
不過在變成真的度數之前,還是會經過一段視力模糊、但度數還沒有變高的過渡期。台灣驗光師蔡政佑表示,有很多人的視力模糊,其實是因為眼睛調節力下降,負責調節看遠看近的睫狀肌過度緊繃、或是過度放鬆才出現的。「假設是過度緊繃產生暫時性的眼睛疲勞,多看遠就可以放鬆。如果因為看不清楚就配了度數比較高的眼鏡,反而會愈用愈累。」
所以在眼睛疾病產生前,還是建議多讓眼睛休息、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,才不會讓度數不斷飆升,變成回不去的高度近視。
台灣澄清眼科總院長吳孟憲說,近年來高度近視的人口暴增,小於55歲動白內障手術的病患比10年前高出4倍,「要預防白內障就是從預防高度近視開始做起。」
吳孟憲說,老化就是引發白內障最主要的原因,而「高度近視」和「直射強烈的陽光」又是造成眼球老化的原因,因此可以說預防高度近視,和做好眼睛的防曬,就是在預防白內障的發生。「預防高度近視算是老生常談,從10年前就已經開始呼籲,在年輕的時候控制自己的度數不要往上升很重要。」